当前时间
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支持 > 资料下载
山顶缆车历史
来源:  |  浏览:3233 次  |  日期:2020-09-28

山顶缆车历史

毫无疑问,山顶缆车是香港百年历史中最久经风霜、最富代表性的生活见证。它经历过战争洗礼,当过由国际巨星所主演的电影与电视剧的取景场地。 .

 

Overview

 

山顶缆车的诞生

1883年,香港人口已达至173,475人,而居住在太平山顶的家庭只有30至40户。虽然,早在1873年,山顶酒店已开始营业并吸引着富豪显赫和名流绅士光顾,往来太平山顶仍是倚赖「轿」为主要交通工具。 1881年5月,苏格兰人亚历山大•芬梨•史密夫雄心勃勃,提议了一项建造港岛缆车铁路的计画,将美利楼与维多利亚峡连接起来,从而加快了山顶地区的住宅开发。 1882年,该计画获得了政府批准,并成立了香港高山缆车铁路公司。山顶缆车于1888年5月30日开始投入服务,成为全亚洲最早的缆车索道系统,铁路全长1,350米,中途共设5个停车站。

 

 

Planning the First Tram 2

 

 

早先的缆车是采用涂上油漆的木材制造,车厢前后位置各设几排敞开式条形座位,而中央则设有一个厢房。

 

缆车可容纳30位乘客并以三种等级划分,中央厢房预留给头等贵宾。 1908年至1949年之间,缆车上首排的两个座位是预留给当时的港督乘坐,座位背后更设有一块刻上「此座位留座予总督阁下」的铜牌。直到开车前两分钟,这排座位绝不能占用,以备香港总督大人突然到临。

 

通车初期,山顶缆车头等车厢票价收费3毫,二等车厢2毫、三等1毫,回程一律半价。当时缆车仍然由燃煤所产生的蒸气推动,通车首日共服务600名乘客,首年客流量已经达15万人次。

 

1926年,山顶缆车拼弃燃煤作为动力能源,正式改由电力推动。 1941年12月11日,日军占领九龙半岛之后,山顶缆车机房受击损毁,日军一枚炮弹的碎片嵌于缆车两台纲缆鼓轮底下。

 

50年代,荷里活慕着闻名中外的山顶缆车与太平山景致,远道前来取景,当中包括由国际巨星奇勒基宝主演的《命运战士》。该电影的首幕与尾幕场景均于山顶缆车车厢内取景;著名美国电视剧《Love Boat》 亦取景于山顶缆车。

 

1st Generation Peak Tram bridge

 

1959年,72座的全金属缆车车厢正式投入服务,它就是现今全自动化车厢的前身。 1989年,山顶缆车耗资6千万,引进由微型处理器操控的电力驱动系统,并由当年的港督卫奕信爵士于同年9月20日主持启动仪式。

 

1988年5月,邮政局推出山顶缆车百周年纪念邮政封章,成为不少山顶缆车迷与集邮爱好者的心爱收藏。

 

自早期营运开始,山顶缆车一直是艺术家和摄影迷捕捉的焦点,他们以绘图或拍摄形式纪录缆车行车片段。无论是纯粹为保存个人回忆,还是用作商业用途的专业照片,山顶缆车总是那么令人神往。早期的照片不仅是在山上或山下的站台拍摄,有些作品更在沿铁路的不同地点取景,因此,我们有幸能从这些作品中以不同角度欣赏山顶缆车。一些作品更被重新制成黑白明信片,并加以彩绘美化。此类山顶缆车明信片在那时期非常受欢迎,满载优雅的笔触,记录了亲身感受的动人景观及难忘的缆车旅程,广寄亲朋挚友留下回忆印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人们对以山顶缆车为拍摄对象的兴趣有所减退。也许,相比于创新先进的交通工具及变化不段的香港城市轮廓,山顶缆车的新鲜感有点逊色。所以,六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的摄影作品亦多以新落成的山顶凌霄阁及维港景致为拍摄背景。据说那时,游客声称可从山顶凌霄阁远眺至澳门。然而,山顶缆车始终是香港历史中最热门的拍摄景点之一。

 

不论都市生活节奏如何改变,山顶缆车仍坚持为旅客带来难以忘怀的景致,以及远离繁嚣都市的宁静旅程。

 

五代山顶缆车演变

 

1888-1926

1888 - 1926

木制车厢的山顶缆车由燃煤蒸气推动,载客量为30人。

1926-1948

1926 - 1948

电动拖曳齿轮系统取代蒸气推动,新车厢设有52个座位。

1948-1959

1948 - 1959

二次大战后引入62个座位的全金属车厢,以配合不断增长的本地人口。

1959-1989

1959 - 1989

全铝质的车厢诞生,可载72人。全天候式的设计让乘客欣赏沿途景观时可免受天气影响。

1989-present

1989 - 至今

引入现代化科技,提升原有动力系统至微型计算机控制电力驱动,并提升高载客量至每车120人。

 

 

山顶缆车技术资料

 

  • tram tech 1
  • tram tech 2

 

山顶缆车自1888年投入服务至今,进行过多项翻新及现代化工程,更由最初采用燃煤推动的传统技术,演变成今时今日先进的微型处理器控制电力驱动系统,与时并进。

 

山顶缆车采用双向登山铁路系统。虽然经过多次系统现代化与翻新工程,但至今仍然沿用建于1888年的路轨运作模式,别具一格。今天的山顶缆车是应用电脑微型处理器控制电力驱动系统,按预先编定的程式, 自动控制缆车的行驶速度,包括其加速、减速及进出站程序,有效达致全自动化水平。

 

现代化的系统可令缆车最高时速达致每秒钟6米。为安全起见,系统特设有三个独立的制动系统:电动停车系统、正常停车系统以及紧急停车系统。电动停车系统是由电脑程式自动减速,以完成自动煞车。正常停车系统于电动停车系统失效或无法有效防止意外发生时使用。紧急停车系统则会在正常停车系统失效或无法有效防止意外发生时使用,紧急停车的制动力强劲。

 

  • tram tech 3
  • tram tech 4

 

山顶缆车由两条直径44毫米可承受负荷达139公吨的钢缆牵动。全程最斜的坡度,位于梅道站,与水平面达25.7度。山顶缆车全程 1365米,电脑化列车只需约7分钟的行程。缆车最多可同时乘载120名乘客,当中包括95个座位和25个企位,每日运行超过90班次。车厢内独特的波浪型走廊地台,是设计上的一大特色,以方便乘客于斜坡时站立。缆车每次启动之前,必先经过电脑程序自动安全测试。

 

山顶缆车最近一次的翻新改善工程于1986年中旬开始部署,缆车公司特别邀请世界各地的著名公司参与投标,目的是为将每小时单程载客量由560人次提升至 1400人次。并希望借此引进现代化技术,令系统更安全及易于维修保养。于1988年5月18日,有关的现代化工程由来自瑞士的Von Roll Transport System成功投得。

 

为安装新设施,工程专家特意于山顶缆车总站月台地底开辟新机房,以充份利用地下空间 , 既节省地方,又可减少噪音。工程共挖出土方1,650立方米,芬梨道附近范围更要以236条小型支柱加强巩固,支柱总长竟达2,943米。

 

为了配合大型现代化设备安装工程的顺利进行,山顶缆车由1989年6月20日开始停止服务,并如期于同年8月5日以崭新面貌重新投入服务。

 

概要:

 

• 双向行驶缆索铁路系统

• 中环花园道总站位于海拔28米

• 山顶凌霄阁总站位于海拔396米

• 铁路全长 1,365米

• 坡度 4度至25.7度